祝贺刘智鹏同学于J. Mater. Chem. A上发表学术论文

祝贺刘智鹏同学于J. Mater. Chem. A上发表学术论文

热烈祝贺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刘智鹏同学在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(简称JMCA,IF=9.931)上发表标题为 “A high-absorption and self-driven salt-resistant black gold nanoparticle-deposited sponge for highly efficient, salt-free, and long-term durable solar desalination”的学术论文。

论文地址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html/2019/ta/c8ta10227a

       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驱动耐盐的材料-沉积有黑金纳米粒子海绵,用于高效、无盐且持久的太阳能海水淡化。他利用三聚氰胺海绵的强吸水性,在重力以及毛细管力的作用下,浓缩和稀释的溶液可以在自有交换。在太阳能蒸发期间,海绵中盐溶液的浓度不足以达到饱和,从而避免了结盐。

        使用这种装置,在10倍太阳光下,可以在11小时内保持90%及以上的蒸发效率,淡水的产量为 12.74 kg m−2 h−1,在自然光下,至少4天以上,可以维持80%的蒸发效率。这为太阳能海水淡化提供了可扩展且有效的解决方案,且维护成本低廉,有望解决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。

2018-11-20

  •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
  • 刘翼振课题组
  • yzliu@szu.edu.cn

祝贺钟玮晔同学于Chem. Commun上发表学术论文

祝贺钟玮晔同学于Chem. Commun上发表学术论文

热烈祝贺课题组硕士研究生钟玮晔同学在著名学术期刊Chemical Conmmunications(简称CC, IF=6.29)上发表标题为 “A domain-based DNA circuit for smart single-nucleotide variant identification”的学术论文。

论文地址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html/2018/cc/c7cc07733e

        单核苷酸变体(SNV)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和肿瘤,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。使用传统的方法识别多个不同的个SNV,DNA,必须设计相等数目的标记探针,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。

        本研究根据四种同源寡核苷酸的差异信息,构建了两个基于域的编码器,其中分子信息作为输入。基于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一一对应,可以识别SNV并且可以将它们的站位点定位在域级别。

2017-11-17

  •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
  • 刘翼振课题组
  • yzliu@szu.edu.cn

祝贺唐维阳同学于Chem. Commun上发表学术论文

祝贺唐维阳同学于Chem. Commun上发表学术论文

热烈祝贺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唐维阳同学在著名学术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(简称CC, IF=6.29)上发表标题为 “A DNA arithmetic logic unit for implementing data backtracking operations”的学术论文。

论文地址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html/2017/cc/c6cc08472a

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杂交链反应的动力学竞争策略,其能够识别输入信号的组合/序列。此外,构建了DNA优先编码器和键盘锁。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开发出一锅法鉴定,可以自动,智能地响应多种输入。

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21605104,21402124和21404072),深圳市科技基金(JCYJ20150324140036849,JCYJ20150324141711702和JCYJ20140418182819116),深圳大学自然科学基金(201519,827000040,201446和201447)为这项工作提供财政支持。

2016-11-24

  •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
  • 刘翼振课题组
  • yzliu@szu.edu.cn